如何定出音階的頻率比? 這是音樂的根本問題。相信音樂的背後有數學規律可循,
並且努力去追尋出音律, 這在歷史上最早且最著名的要推畢氏學派 (Pythagorean school,
約紀元前五、六世紀。)
畢氏 (Pythagoras, 約585-500 B.C.) 發現音律有一段很美麗的故事。有一天畢氏偶然經
過一家打鐵店門口, 被鐵鎚打鐵的有節奏的悅耳聲音所吸引
(從前筆者在鄉下小城鎮曾見識過打鐵店, 現代人已不易有這種經驗了。)
他感到很驚奇, 於是走入店中觀察研究。他發:
現到有四個鐵鎚的重量比恰為 12 : 9 : 8 : 6, 其中 9 是 6 與 12 的算術平均,
8 是 6 與 12的調和平均, 9, 8 與 6, 12 的幾何平均相等。
將兩個兩個一組來敲打皆發出和諧的聲音, 並且:
12 : 6 = 2 : 1 的一組, 音程是八度 (an octave),
12 : 8 = 9 : 6 = 3 : 2 的一組, 音程是五度 (a fifth),
12 : 9 = 8 : 6 = 4 : 3 的一組, 音程是四度 (a fourth)。
畢氏進一步用單弦琴 (monochord) 作實驗加以驗證, 對於固定張力的弦, 利用
可自由滑動的琴橋 (bridge) 來調節弦的長度, 一面彈, 一面聽。在畢氏時代,
弦長容易控制, 而頻率還無法掌握, 故一切以弦長為依據。
畢氏經過反覆的試驗, 終於初步發現了樂音的奧秘, 歸結出
畢氏的琴弦律:
(i) 兩音之和諧悅耳跟其兩弦長之成簡單整數比有關,
(ii) 兩音弦長之比為 4:3, 3:2 及 2:1 時, 是和諧的, 並且音程分別為四度、五度及八度。
數學史家 E.T.Bell(1883-1960) 認為這是科學史上第一個有記錄的物理實驗 [2]。畢氏非
常幸運, 他碰到了一個好問題, 單純而容易實驗, 並且結果只跟簡單整數比有關,
因此他成功了。
擷取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