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術科筆試的弊病

         專業調音師 

有事請以elarinet900@yahoo.com.tw聯絡 

每個晚上我都會看一點書
近我和學生一樣,用功地在啃音樂史這一類的書籍
只因為我必須消化一些東西,才能教給學生
其實,這些東西我從前多少都有接觸過
但是只要沒有接觸就會全部忘光
這幾天我在念台灣音樂史的相關知識,眼睛好痛阿!
於是我忍不住又要來這邊發發牢騷!

說真的我實在搞不懂
為什麼考音樂系的術科筆試要考這麼多的東西
拿樂理的部份來說,我個人認為基礎樂理這些是有必要考的
但是40分的音樂常識,我覺得真的是有夠折磨人
為了這40分,大家要賣命地搞懂西洋音樂史、中國音樂史、台灣音樂史、中西樂器、各種音樂術語、著名音樂家演奏家、音樂時事.......
範圍可謂博大精深,
不瞞各位,每年看到那些試題,我都還是有些不會寫
我真的不懂,考上音樂系後,這些東西又要再全部重讀一次
為什麼要這麼荼毒音樂系的考生??
為什麼醫學院的學生不用先考解剖學?
為什麼電腦工程的學生不用先考寫程式?
為什麼文學系的學生不用先會莎士比亞或背好古今中外註明文學家的作品?
我可以提出一連串的為什麼
來質疑教育部為甚麼認為
不管你是主修鋼琴還是二胡
你都要知道阿勒曼舞曲應該是幾拍?  十面埋伏是什麼樂器的名曲?
誰是交響詩的創始者?  哪一首是福佬系歌謠?

從小到大,我是以學習西樂為主
在學校又有管弦樂的合奏課,所以對西方樂器不陌生
在練習樂曲時,也常看到一些表情記號音樂術語
所以對學西樂的學生而言
了解西洋音樂史各個作曲家的背景和每個樂派的風格是必須的
知道cresc. 叫漸強,  dolce是指柔和
更是一定要的
相對的,這些學生對於準備西洋音樂史和了解樂器這方面,就比較佔優勢
而中國樂器等其他分類,就顯得困難許多

沒錯,學音樂確實是不該畫地自限
多聽音樂多了解各方文化是絕對需要的
只是,我還是不認為學西樂和學國樂的考生應該考同樣的試題
就我自己目前教授的學生中,就有學國樂而將來打算考音樂系的學生
在我為他們訓練聽寫時,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是他們平常是以看簡譜為主
所以他們對於五線譜並不如學西樂的孩子那麼熟悉
要他們把聽到的音再變成簡譜然後再變成五線譜,就已經浪費很多時間了
這時的我突然起了悲憐之心
搞什麼,為什麼國樂和西樂都要懂一樣的知識和技能?

如果說,一個從小就在國外接受音樂教育的學生
他要是回台灣參加我們的術科考試也未必可以有很好的分數吧!
畢竟,在國外學西樂,就是以西方音樂史為主
而且申請學校的時候,也沒有要你提出你對這些東西懂多少?
他們只會要求你得要修過這些課程以及通過考試才能畢業
但是,沒有學校會要求,你要先會這些才能進我們學校
可是咱們台灣真的很奇怪
除了要求你的演奏能力,還要你的腦袋擠進這些東西
說真的,我覺得準備音樂常識這個部份,好像在讀音樂的百科全書


我得承認我對很多考試的內容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在我面對歌仔戲、南北管、客家八音等等相關知識時
我真的有種在看天書的感覺,很吃力
不知道我們叫打算考音樂系的學生讀這些幹麻?
你可以讓學生在大學必修這一類的課(我們在北藝大有很多這類的必修課,還學唱歌仔戲)
但是沒有必要非得先背一大堆的東西,只為了考試時有可能出個 一兩 
假設學生這些都已經會了,那大學還要學什麼?

然後,現在小學的音樂班,是以音樂性向測驗為篩選標準
初試的性向測驗若沒有過,你的鋼琴彈的再好也是惘然
難怪有家長抗議錄取名額為何不到原先說好的30
就因為性向測驗未達標準pr值導致嚴重招生不足
而制定這個性向測驗的單位叫做「聯合鑑定安置委員會」
我網路上也查不到這是什麼東西,更別提找考古題了!
關於這一點,坦白說我也很無言
拿我自己的女兒當年準備考小學資優班為例
為了智力測驗, 安親班 老師有讓她做了很多練習題
她記得她寫了很多數積木的題目,結果只出了 一兩 題而且很簡單
我要講的是,如果性向測驗或智力測驗是可以經過練習來提高分數的話
那它的測驗結果是有什麼參考價值可言?

這些處處弊病的考試遊戲規則
到底是哪位了不起的人訂的?






沒有留言: